中国男足竟然在东亚杯上取得了第三名!1-0小胜中国香港队的这场比赛,虽然赢得不算特别轻松,但总算给球迷一个交代。赛后的巴顿一番话算是点出了问题的核心:“东亚杯的强度,和中超完全是两个层次!”这句话听着虽让人心里一紧,却也道出了国足应当重视的现实。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,这场胜利背后,巴顿的采访到底透露了多少值得反思的内容。
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时,巴顿捂着膝盖蹲在场地上,喘着粗气。整场比赛他踢了90分钟,仅冲刺跑就完成了23次,比他在中超一场比赛中的运动量还多了近一半。他回忆道:“最后十分钟,我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。”边揉着小腿,他继续说,“香港队拼得太凶,每次对抗就像撞上了墙。”这场比赛的1-0看起来不复杂,但实际上充满了悬念。尤其是下半场第78分钟,香港队一记头球攻门险些飞入球门,击中横梁的瞬间,整个看台上的球迷都不禁倒吸凉气。“要是那球进了,咱们的季军就悬了。”前国脚马明宇在解说时摇头叹气,“国足的问题在于,一领先就不打了,总想把球带到角旗区保护比分,结果被对手压着打。”幸好最终保住了胜果。
展开剩余84%颁奖典礼上,队员们接过季军奖牌时,脸上难掩复杂的表情。有球迷拍到巴顿将奖牌送给了场边的小球迷,他自己则坦言:“这奖牌拿着真有点烫手。”他接着解释道,“赢香港队本来就应该的,没啥值得骄傲的。”这样的话说出来,真的是比那些比赛胜利后就吹嘘的球员要强得多。
巴顿在采访中也直言不讳:“真不是我看不起中超,”他说,“和日本队那场比赛,我才跑了60分钟就喘不过气了。人家球员就像永动机,来回折返跑都不带累的。”他的这番话说得实在,直击球迷的内心。为什么国足在中超踢得风生水起,一到国际赛场却感觉腿脚不灵便,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
有数据为证:国足在东亚杯的三场比赛中,场均跑动距离比中超少了12公里,高强度跑动的差距更是达到一半以上。“不是球员不想跑,是真的跑不动,”体能教练老王在私下和我提到,“中超的节奏较慢,球员已经习惯了散步式踢法,到了国际赛场完全适应不了。”正如巴顿所说,东亚杯的对抗强度,比中超要高出至少两个档次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球员一到国家队就容易受伤。
球迷们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得热火朝天,有人翻出中超比赛的视频:“你看那些大牌外援在中超慢悠悠踢,到了世界杯上却跑得比谁都快,这就是强度带来的结果!”也有球迷建议:“不如提高中超的节奏,少搞点养生足球,否则国足永远无法进步。”他们的声音其实反映了一个普遍的问题:中超比赛节奏慢,球员的体能和意识明显不足。
这次东亚杯,巴顿最遗憾的是没能和天津队的队友孙铭谦在场上碰面。“赛前我还开玩笑说要防死他,”巴顿笑着回忆道,“结果他没上场,赛后我们打了个招呼,都觉得挺可惜的。”这种职业态度,比那些为了争夺国家队名额互相针锋相对的球员要强得多。
其实,孙铭谦本有机会替补上场,可惜在训练中不慎崴了脚。巴顿称赞他:“他脚法比我细腻,要是他上场,可能能给香港队制造更多麻烦。”有球迷感慨:“现在国足最缺的就是这种互相欣赏的氛围,过去队友为了争首发,互相都不说话,哪像巴顿这样坦诚。”
巴顿更难得的是,比赛结束后,他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俱乐部的备战。“国家队的任务已经结束了,接下来要专注于俱乐部,”他说这话时已经在前往机场的路上,“周末对阵山东队的比赛非常关键,不能因为东亚杯的比赛而掉链子。”这种职业精神,确实值得年轻球员们学习。
巴顿在采访中也不回避差距:“和日本队那场,人的中场球员小快灵的,球传得像绣花一样,我们根本抢不下来。”这话一点不假,在那场0-2的比赛中,国足控球率仅为38%,传球成功率比对手低了20个百分点,完全被对方压制。足球评论员张路分析道:“最可怕的不是技术差距,而是意识的差距。日本球员拿球第一反应是抬头找队友,而我们球员总是想带球过人,等到想传球的时候,对方早就把我们包围了。”巴顿也承认:“有好几次我在边路空位,队友就是看不到,非得往人堆里传,这就是平时训练习惯的问题。”
韩国队更不用说,身体对抗和跑动能力远远甩开了国足。在那场1-1的比赛后,赛后数据显示,国足在比赛中被韩国队冲撞了57次,几乎是平时中超比赛的一倍。巴顿揉着胳膊说:“韩国球员那膝盖像铁一样,我被撞了一下,现在还疼呢。”
拿到季军,足协算是松了一口气。但很多人都知道,这个成绩其实经不起推敲——赢了香港队,平了韩国队,输给了日本队,相比上届进步了只有一名。“这值得庆祝吗?”有球迷在论坛上发帖,“看看日本队的阵容,半数都是U23球员,而咱们还是那几张老面孔,差距越来越大。”然而,巴顿的采访倒是给了国足一个警钟:不要只想着请大牌教练,先把联赛强度提高,再谈其他。前国足教练朱广沪也曾指出:“要是中超每场比赛都像东亚杯那么拼,球员的体能和意识肯定会提升。”但现在的问题是,在中超,球员可以靠慢节奏踢球轻松获胜,谁还愿意加速跑呢?
有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,巴顿说他打算将东亚杯的比赛录像带回去好好研究:“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跑得慢,哪些传球选择有问题,”他说,“总不能白参加一次国家队吧。”这种主动找差距的态度,实际上比拿到季军的成绩更值得称赞。
这场1-0的胜利,像一面镜子,既照出了国足的一些进步,也暴露了不足。巴顿的直言不讳,虽然让人感到有些扎心,却也给那些沉迷于“季军喜悦”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。毕竟,赢了香港队只是一个起点,什么时候能真正赶上日韩的节奏,才是国足最应追求的目标。
最后,我想问你一句:你觉得中超应该如何提升比赛强度?国足要赶上日韩,最应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
发布于:天津市亿通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